查理芒格说:「如果你买的股票每年复利回报15%短线配资网站,持续30年,最后一次性卖掉时交35%的税,年回报仍有13.3%;若每年卖出一次交税,年回报只剩9.75%。30年后前者回报42.35倍,后者仅16.3倍。」
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——但千万别每年都把它挖出来看看根有多深。
查理·芒格说:「长期持有优质资产,比频繁交易多赚2.6倍。」
财富增长像炖老火汤,火候到了才有滋味。
当普通人忙着每天掀锅盖时,聪明人早已算清:少掀一次锅盖,汤汁蒸发量就少一半。
①「复利是时间的魔法,但税费是打断咒语的巴掌」
「每卖一次股票,就像给摇钱树砍一刀。」
假设你花10万买果树苗,每年结果价值增长15%。
如果忍住不摘果子,30年后整棵树能卖425万,缴税后还剩276万。
但如果每年摘果卖钱,同样30年只能累积163万——少赚113万相当于白干17年。
「财富自由的关键,不是赚得多快,而是亏得够慢。」
②「时间不是朋友,是酿酒师」
「酿酒师从不在发酵期开缸,但股民总在上涨期卖股。」
葡萄变成红酒需要三年,但多数人连三个月的股票波动都扛不住。
比如某指数基金年化收益12%,坚持20年不卖能翻9.6倍,但每年买卖一次的只能翻3.3倍。
这中间的6.3倍差距,是时间酿出的纯利润。
「财富的香气,只飘向能忍住不揭盖的人。」
③「耐心不是美德,是印钞机的润滑油」
「频繁交易的手续费,比高速公路收费口还狠。」
假设每次买卖股票花费0.5%手续费,一年交易12次,本金就被吃掉6%。
这相当于每年主动给财富增长套上-6%的枷锁。
就像开车时踩着刹车踩油门——车没报废,钱先烧光。
「真正值钱的不是股票代码,是按住卖出键的那根手指。」
④「延迟满足不是自虐,是财富的复利加速器」
「忍住今天喝奶茶,明天能买奶茶店。」
假设每月省下1000元奶茶钱定投指数基金,30年后能滚出280万。
但如果每周喝三次奶茶,30年喝掉的钱+损失的投资收益=少赚一套房首付。
「所有即时满足的快乐,都在偷偷吃掉未来的自由。」
⑤「税收是拦路虎,但长期主义是武松」
「卖出次数越少,税务局抽成越低。」
资本利得税就像超市塑料袋——每买一次东西都要付钱。
但如果你每周采购改为每月采购,塑料袋费用就能省下75%。
投资也一样:30年缴一次税,比每年缴税多留出26%的利润。
「少给税务局打工,就是给自己加薪。」
⑥「专注力是金铲子,能挖穿认知的冻土层」
「同时挖十口井的人,最后渴死在找铲子的路上。」
某投资者十年换仓200次,总收益跑输大盘40%。
而隔壁老王只买三家龙头企业,十年不动如山,收益超大盘300%。
这就像射箭:瞄准十个靶子的人,永远不如只盯红心的人得分高。
「财富的泉眼,只喷向最专注的掘井人。」
【举例】
某小镇青年2015年买入30万元光伏ETF。
期间经历5次腰斩,但他坚持每月定投5000元且从未卖出。
2025年碳中和政策落地,持仓市值突破800万。
扣除一次性税款后净得560万,相当于用十年耐心换回19倍收益。
而那些每年高抛低吸的邻居,同期最高收益仅3倍。
【举例】
海边民宿主老李2010年花50万买下破旧院落。
十年间装修费投入80万,但坚持不出租、不转卖,专心申请文化遗产认证。
2022年获批历史建筑后,政府补贴120万,文旅集团以2000万收购改造成博物馆。
若他每年翻新一次转手,十年最多赚300万。
财富的终极秘密,藏在「少动」这两个字里。
芒格用数据证明:所有超额收益,都是用屁股坐出来的,不是用手频繁交易出来的。
请相信短线配资网站,市场从不亏待「懒人」——这里的懒,是克制贪婪的智慧,是尊重规律的谦卑。
当你学会把股票账户当成定期存折,把波动噪音当成背景音乐,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数字,终会变成你存折上沉默的盟友。
请相信,最厉害的投资者,往往看起来最像公园里打太极的老头。
富深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